今年兩會期間,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,加速發(fā)展核電的官方信號預示著核用電纜需求或進一步提升。不管是官方態(tài)度,還是產業(yè)自身釋放出的強勁勢頭,都預示著,2014年或將是核電產業(yè)穩(wěn)步提速前進的“回暖之年”。電纜作為核電站的重要組成部分,核電產業(yè)回暖或將推動核電纜需求量。
從政策導向看,核能在中國未來能源發(fā)展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2013年末,核電產業(yè)迎來了諸多積極的信號。2013年11月27日,世界能源署(IEA)首次在中國公布的《世界能源展望報告》顯示,到2035年在中國、韓國、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的帶動下,核能發(fā)電量較現在將增長三分之一。2014年1月24日,國家能源局下發(fā)《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》,新增核電裝機864萬千瓦,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。 “要抓住后福島時代的機遇,把AP/CAP系列非能動核電的技術優(yōu)勢轉化為市場優(yōu)勢。建立和完善AP/CAP核電技術標準體系,建立有效的AP/CAP核電技術經驗共享平臺,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,打造全球供應鏈,實現持久共贏!眹液穗娂夹g公司對外表示。
有專家分析認為,治理霧霾需轉變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,需適度發(fā)展核電。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、原國家發(fā)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認為,改變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,核電、水電都要發(fā)展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提出,削減燃煤是減排的核心問題,發(fā)展核電能很大程度改變中國能源結構,是解決霧霾困擾之本的關鍵一步。
國內長期以來的能源供應都受資源的約束,使用最多的能源煤炭的燃燒會引起環(huán)保問題,而其他太陽能、風能等相對來說成本較高且不易上網、并網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,核能將成為解決能源約束最可行的一種方式。隨著國家對核能電站的大投入、大開發(fā),與核能電站配套的特種核電纜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。
目前,我國已成功研制、生產出了世界首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AP1000核電站安全殼內電纜,并用于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建設?梢姾穗娎|等核電項目、產品在國內市場發(fā)展比較順利。
受福島核事故的影響,國際上對核安全日益重視,這也促使核電纜等電氣設備的性能要求進一步提高!俺墒炜煽康墓に囀钱a品質量最主要的基礎保證,核安全文化意識的樹立是核電裝備制造企業(yè)的靈魂。”哈電重裝集團董事長王曉輝說。
核電機組設計壽命長達60年,對材料性能、設備工藝要求更高,制造難度較大。同時大量設備為國內廠家首次制造,無制造經驗可以借鑒,國產化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。
我國核級電纜雖已基本實現國產化,但與國際水平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。如絕緣、護套等材料仍需依靠進口,國產核纜的生產、研發(fā)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制約。因此,我國核纜需要不斷強化技術支撐。
盡管核電纜發(fā)展前景廣闊,然而因技術要求過高,國內涉足核電纜的企業(yè)不多,殼內電纜還需要依賴國外技術。
受福島核事故的影響,國際上對核安全日益重視,這也促使核電纜等電氣設備的性能要求進一步提高。
核電熱潮將為纜業(yè)帶來巨大商機,但我國核電纜生產廠商需加強對核電纜核心技術的消化吸收、應用及工藝的創(chuàng)新、質量的管控等綜合提升,增強產品國際化競爭力。據業(yè)內人士估算,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,所需各類電纜總長約3000千米,平均每公里7萬元,2012~2020年我國核電電纜市場空間合計142億元,年均16億元,我國核電纜行業(yè)也有望借此機會獲得突破性發(fā)展。屆時,我國核電纜將迎來發(fā)展的春天。